启智润心、培根铸魂,10月16日下午,文学之风浸润工大校园,一场别开生面的“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主题文学对谈暨第九十六期《博慧讲坛》在90分钟足球网C区报告厅隆重举行。当代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苏童,当代编辑家、作家、文学评论家程永新,当代文学评论家贾梦玮,当代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王彬彬四位老师来到会场,为现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学盛宴。全校近500名师生到场聆听,讲座由副校长杜明主持。
对谈环节,四位老师以洞悉世界与时代的敏锐视角、深入浅出的生动叙事、极具启发性的思考与现场师生一起畅谈了时代与文学的关系、当代文学的价值以及文学的未来可能。苏童从回忆自己高中迷恋平面几何开篇,带领现场听众一起回顾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伟大传统,引出反映“人与时代”这个现实主义文学的永恒课题,“今天作家的使命仍是记录时代,要记录这像大海一样的时代,作家只能记录海边的礁石、礁石上的海鸥、沙滩、晚归的渔船,像记录大海的表情一样描写出时代表情。”他指出,文学是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作品,读者的阅读与接受同样在不断重写文学作品、丰富作品内涵,某种程度上,作家与读者一起在记录这个时代的情绪,书写历史。“我年轻时在农村翻到了一本没有封面的书,看得津津有味,直到上大学才发现那是《高老头》。”程永新老师以自身文学际遇为切入点,对“时代”“文学”“时代与文学的关系”三个问题逐一阐释,指出要以亲身经历的时代之变为文学作注,以文学的现场实现时代的描摹与观察。贾梦玮老师以自身工作经历说明这个时代的文学功用、情感特色及审美表达。他指出,文学是表达一定时代下的人所遭遇的现实问题的最佳媒介,不同的时代可能会要求产生新的文学表达,但文学的内核始终如一。“若是一个地区的食客都喜欢吃某种食物,那么即便厨师的厨艺再高也无处施展。”王彬彬老师以厨师的厨艺与食客的品味作比,幽默地阐释了受众是影响一个时代文学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他指出高校文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鉴赏能力。
互动环节现场气氛热烈非常,四位老师就“文学的影响力是否衰落”“网络文学的通俗化特性与价值意义”“信息时代文学的精神内核如何传递下去”等问题与现场师生进行深入探讨。思维的对话、看法的交锋,在思想的交织碰撞中解构与重构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本期《博慧讲坛》深入贯彻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让学生走近名师大家充分感受文学的魅力,引导学生立志做中华文脉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做民族复兴的担当者和奋斗者。
文字/崔常琪 图片/司炳昺、赵震名
编辑/崔常琪
审核/崔常琪、刘海丽、张健东、高丽华